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拔山村連片的山地茶園。富春街道供圖
中新網杭州3月17日電(錢晨菲)江南春雨催新芽,又到新茶飄香時。2021富春山居·鬥茶大會暨拔山開茶節近日在杭州富陽舉行,炒茶比拼的背後,洞見着“一片葉子”植起的鄉村小康路。
杭州富陽拔山是浙江省著名茶村,有杭州面積最大的萬畝連片山地茶園,被稱為“拔山超海”。當地茶葉以龍井茶係為主,平均開摘期比西湖龍井茶早3至5天。
去年6月開始,當地利用數字化手段測算茶園面積、地形地貌、病蟲害發生程度等數據,根據專家意見,對茶園統一進行了7輪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精準作業。
拔山村連片的山地茶園。富春街道供圖
“雖近期天氣多變,但得益於數字化賦能茶葉的統防統治,今年茶葉的香味、滋味、口感更甚往年。”拔山高峯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赤説。
3月是拔山最繁鬧的時節:茶山上,挎着竹簍的採茶農婦忙碌採摘;村道上,裝着茶葉的摩托、三輪車、電瓶車來回穿梭;茶葉交易市場門口,一有鮮葉從山上運下來,原本四散的人羣就會一擁而上,報價收走。
好品質帶動了拔山的茶葉交易,拔山悄然成為全國各地茶商的“新寵”。
“去年我們村的茶銷售額突破1億元,而整個集散中心的茶葉交易額更是高達3億多元。”朱赤説,位於拔山的茶葉集散中心不再偏居一隅、拘泥一村,而是聯動區域性的大型茶葉交易市場,成為杭州重要的茶葉交易中心之一。
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成為全國茶商不可忽視的“置茶勝地”,拔山茶葉集散中心緣何“異軍突起”?
拔山村村委委員高良認為,品質好是根本原因。
拔山村地處亞熱帶季風區,常年雨量豐沛,小氣候獨特,海拔300米至600多米的丘陵地形和酸性土壤適合茶葉生長。
“1982年的龍井43栽培推廣是關鍵一步。”高良回憶,當時,村裏先後嘗試種植烏牛早、白茶、龍井117等品種,最後才敲定了更適合拔山村小氣候的龍井43。隨着資金補助、黨員帶頭,龍井43在拔山遍地發芽,村民經濟收益倍增。
“鼓勵村民開茶園”很快變成“村民爭着開茶園”,經過幾十年發展,目前該村擁有茶園近萬畝,是1982年的20多倍,且99%以上種的是龍井43。
“好茶也要有人聞”,為推廣茶葉,2007年拔山舉辦了首屆拔山開茶節、建了炒制中心,從此拔山村年年舉辦開茶節,大幅度提升拔山茶的知名度。
“2012年,村裏新建了茶葉交易市場,這是大勢所趨。”高良説,茶農、經銷商們連續幾十年將茶葉運往杭州梅家塢、轉塘等茶葉交易市場,在業內積累了良好口碑。
據悉,為應對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,拔山村正對茶葉交易市場進行新一輪擴大規劃,一旦通過審批,一個茶葉交易量更大的拔山茶葉集散中心將在富春山水間“塵埃落定”。
除了對茶葉交易市場有所規劃外,一座以“茶”為主題的拔山茶文化慢生活風景區也將呼之欲出。
隨着杭州繞城高速西複線富陽段和彩虹快速路富陽段相繼通車,五湖四海的茶友來拔山更加便捷,當地的鄉村環境也日益變美。
“拔山有茶葉資源、淺山資源、低丘緩坡資源,將是未來村落髮展的多元產業基礎。”拔山村黨委書記張培仁説,去年,拔山村開啓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,建了四好公路,鋪了農村污水管,拆除了鋼架輔房等不雅建築物,茶山上還建起了一條綠道,遊客們可以步行、騎車賞茶園。
當下,當地還聚焦第三產業的發展,在“一片葉子”的帶動下,拓寬茶旅融合之路。
“今年,我們將高質量完成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,全面開展村莊整治、村裏環境提升、美麗庭院創建,將拔山打造成區域茶葉貿易集散地、茶葉產業風情小鎮,集旅遊、觀光、休閒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示範點。”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黨工委書記汪軍飛説。(完)